传统村落旅游的出路探索

法规保障 —— 保障保护效力,激活市场力量

传统村落是人类共有的文化遗产,从其社会价值而言,是典型的公共资源,政府负有保护的主要责任。

调整考核导向

尤其对于核心保护的传统村落,传统村落保护应纳入政绩考核指标。

强化法规保护

  • 强制保护规划,对于有保护价值的传统村落,必须制定保护规划,且在旅游开发利用过程中必须严格按规划执行;
  • 强制保护资金,在政府能力范围内,将保护资金纳入财政预算;资金严格用于传统村落保护,或奖励补贴自筹资金修复古建的居民
  • 建立传统村落保护利用监控机制,强化古建与文化专家在规划和监督过程中的作用;

允许产权流转

在遵循保护规划的基础上,放开古建、房屋集体土地的流转限制,为引入社会资金扫除障碍。

实践示例

《苏州市传统村落保护条例》

全国首部传统村落保护的地方性法规, 2013年11月29日批准,2014年1月1日正式实施。破解了传统村落资金投入和古建筑产权流转两大难题。

资金获取渠道拓展 ——

由于缺乏保护资金,大部分传统村落目前只是出于控制保护状态,没能得到整体修复。而传统村落所在镇、村的经济实力较为薄弱,无力承担高昂的修复费用。

所以《条例》第五条、第十九条分别明确市、县级市(区)人民政府应将传统村落保护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加大对传统村落的投入和扶持;按照一定比例安排落实古建筑抢修修缮和传统村落日常保护经费,列入各级财政的年度预算。鼓励其他单位和个人采用出资、捐资、捐赠、设立基金或租用古建筑等方式,参与传统村落的保护和利用。

古建产权流转突破 ——

《条例》从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的角度,解决传统村落中古建筑的产权流转问题。

《条例》第二十三条明确,传统村落内的古建筑、房屋的集体土地使用权可以通过保留集体建设用地性质的方式流转,或者将集体土地征收为国有后依法出让。政府可以通过货币补偿或者产权置换的方式,收购传统村落内的古建筑、房屋的产权,古建筑、房屋原住户符合宅基地安置条件的,可以安排宅基地建房 。

对于非传统村落内的零星古建筑,《条例》第二十四条规定,可以迁移到传统村落中实施保护。

分级保护 —— 明确保护边界,提高保护效率

空间分区 保护方式 保护措施
核心保护区 严格保护
  • 体现历史的真实性、风貌的完整性和生活的延续性,确保建筑、巷道及环境不受破坏;
  • 区内建设活动以不改变风貌的维修、整理、修复和内部更新为主;
  • 对不符合传统风貌的建筑物和构筑物,必须拆除或搬迁;
  • 合理控制游客量和游览行为。
风貌协调区 协调性保护
  • 已有的与村落整体风貌不协调的建筑或构筑物要进行整治;
  • 严禁任何与村落整体风貌不协调的建设活动;
  • 严格控制新建、扩建、改建道路,不得破坏山水地貌。
建设控制区 控制性保护
  • 控制建设密度与强
建筑分类 保护方式 特点
保护建筑 不得拆除,应当积极予以修复、维护和再利用。 保护建筑为已公布的各级文物保护单位和优秀历史建筑
保留历史建筑 不得整体拆除,应予以维修和再利用。 除保护建筑外,风貌有明显特色或人文历史价值突出的
一般历史建筑 可进行风貌政治 除保护建筑及保留历史建筑外有较高的风貌价值,并对体现历史文化风貌具有积极作用的建筑
非历史建筑 视其所处区域保护级别处理 ——
文化分级 保护方式 保护措施
濒危文化
(存续状态受到威胁、濒临消失的文化)
抢救性保护
  • 建立名录;
  • 实施抢救方案,记录、整理、保存相关资料和实物,修缮建筑物和场所,改善或提供相应的传承条件,安排或招募人员学艺;
  • 优先安排保护专项资金。
消逝文化
(丧失传承人、客观存续条件已经消失或基本消失的文化)
记忆性保护
  • 建立记忆名录;
  • 及时展开调查,收集相关资料和实物,建立数据库。
存续文化
(存续状态较好、有一定消费群体、具市场潜力和发展优势的文化)
生产性保护
  • 在有效传承其核心技艺和文化内涵的前提下,通过市场化利用、创新产品或服务等方式持续利用

实践示例

苏州 —— 苏绣传承的样本

镇湖街道以苏绣项目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镇湖街道已经形成了苏绣产业基地,目前相关从业人员有绣娘8000人、辅助工4000人,占镇湖总人口的67%,2013年年产值达13亿元。

规划扶持:苏州市政府集中规划发展,把镇湖镇打造成苏绣之乡;扶持成立一间间风格不同的绣庄;与高校合作,定点招生、定向培养等。

政府推广:邀请明星担任苏绣文化大使,把苏绣大师像明星一样包装推广,为各国元首绣制人物肖像等等。

资金保证:苏州是全国同类城市中最早设立非遗保护专项资金的,2014年非遗专项资金达1000万元。且建立一套完整的资金使用的审批机制(三分之一用于名录项目抢救保护经费;三分之一用于传承人专项经费,三分之一用于非遗保护基础性建设经费),并对传承人明确责任约束。

婺源 —— 风貌延续与居民需求的协调

县政府部门请建筑师按照当地的建筑风格设计出六七种房屋样式,只是在内部对卫生间等设施加以现代化改造,外形保持徽派风格。如果当地人想盖新房子,可以选择其中一种样式建造,这样既能保持延续历史风格和文化特色,又不阻碍居民生活改善的需求。

旅游吸引 —— 活态保护,最好的保护就是永远的利用

保持原真性

从古村的环境、风貌到遗存、人文习俗等,都在不破坏其内涵的原则下进行展示,让游客感受最纯正的特色传统村落。

强化体验性

挖掘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将其以娱乐活动、特色餐饮、休闲体验、风情住宿、主题节庆等多种方式打造成独特的体验性旅游产品,提高游客的满意度,形成良好口碑,促进旅游发展和文化传承。

坚持居民参与

让当地居民参与旅游,既能让游客更真实的体验当地文化,增强旅游吸引力,有能让村民分享旅游发展的利益,提升其对当地文化的自觉、保护意识与积极性。必要时可给予适当的培训。

案例

英国库姆堡(Castle Combe) —— 英国保存最完好的传统村落,淋漓尽致的体现英国乡村生活

【概况】是英国科兹沃尔茨丘陵地带南部的一个村庄,被誉为英国的“最美乡村”。位布莱克溪谷下游,Combe是“山谷”意思,是目前英国保存最完好的传统村落,直到20世纪,这里优美的田园乡村和淳朴的民俗风情才被外界发现。这里也是电影《狼人》的拍摄基地。

【魅力】

  • 保存完好的老房子 —— 这里的房屋大多是两三百年前的样子,房顶上、墙壁的石头上长满了青苔,村中心的市场,是一座没有受到任何改建而保留至今的纯朴建筑,家家户户的门前树上都挂满了红色的果实,配上金黄色的石头小屋,色彩格外美丽。
  • 宁静幽雅的小村庄 —— 全村只一条石板弧型小街,从街头走到街尾10分钟都不用。街尾小溪穿过,一座古老的石桥,和缓的小桥流水,鸭子划水缓缓游过,时间好似停在500年前。
  • 传承百年的乡村生活 —— 长久以来由于交通不发达,这里的人们一直保持旧有的生活方式,这里有一些当地人开设的小旅馆,还有一间著名却其貌不扬的四星级酒店坐落于此。

匈牙利鸦石村(Holloko)—— 首批世界文化遗产,在此体验真正的匈牙利

【概况】隐藏在离布达佩斯 100多公里的切尔哈特( Cserhat )山脉之间,是个只有400多人的小村庄,历史可追溯到 13 世纪。 1987年被列入首批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区域面积为141公顷,包括55座农舍和古城堡遗址。是匈牙利著名景点和旅游团必游之地。

【魅力】

  • 典型的传统农舍——67栋典型农舍保留着具有匈牙利北部传统民俗风格的17-18世纪的农舍,在门的上面,经常悬挂着马蹄铁、编成环状的红辣椒、玉米棒子或圣像。
  • 浓郁的民族风情——在这里居住的所有人都是帕罗茨族人,他们不仅保留了他们的特殊方言,也保持了传统以及色彩丰富、富于装饰的民族服装和民间工艺。
  • 活态的地方节日——包括复活节,七月的红莓节、诺格拉德民俗节, 八月的城堡运动会, 九月额葡萄收获游行和音乐会。
  • 不受打扰的生活——虽然开发了旅游,但当地人还是保持传统悠闲的生活。村里只有两家餐厅,主打的都是匈牙利家常菜肴。餐馆一般晚五点半前就会打烊,没顾客光临或许整天都不开门。村公所的小卖部除了半夜,都有老爷爷、老奶奶聚在那儿喝酒打牌。

日本白川镇合掌村 —— 世界文化遗产,纯正的日本传统乡

【概况】位于日本岐阜县白川乡荻町,已有400年历史,由于房舍外貌酷似双掌合拢,就取名为合掌造,村庄命名为“合掌村”。因德国建筑学家一本“日本美的再发现”而声名大噪,1976年该地区被官方指定为国家级传统建筑物群保存地区,1995年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魅力】

  • 独特的地域建筑——全村有百余幢以茅草覆顶建成的房屋,全部人手兴建,不用一根钉。这里的房子是木结构,房顶用稻草和芦苇铺成,每隔三、四十年就必须更换老朽的屋顶茅草。 冬天这里雪下的很厚,这样的建筑防止大雪将房屋压塌。
  • 保存完好的古老乡村——整个村庄经常受困于大风雪与外界交通中断,也正因为这样,古老的建筑被、古老的生活方式、古老的价值取向都被保存下来。
  • 保护与旅游分区——村子里已经有一片区域设置成参观园,其它地方依然是居民居住的地方,街道两旁店铺林立,旅游者可以观赏风景,同时品尝美食,了解民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