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旅游如何再加热?

现有冬季旅游开发模式

城市 代表区域 资源载体 功能定位 现有产品 产品开发模式
哈尔滨 北方 冰雪 观光+运动度假+游乐 冰灯、亚布力滑雪、冰雪大世界、哈尔滨极地馆、东北虎园 依赖特有资源,打造冬季旅游产品
吉林 北方 长白山、冰雪、雾松 观光+运动度假 长白山、雾凇、北大湖滑雪场、松花湖 依赖特有资源,打造冬季旅游产品
三亚 南方 阳光、海岛 休闲度假+热带观光 亚龙湾、蜈支洲岛、南田温泉 依赖特有资源,打造冬季旅游产品
黄山 长三角 黄山、温泉、历史文化 山地观光+温泉度假+文化观光 黄山、宏村、黄山醉温泉 连接周边景区,进行地域系统,进行区域开发
西安 西北 历史文化 文化观光 兵马俑、大雁塔 依赖原有古迹开发观光产品
成都 西部 山地、历史文化 山地、文化观光+文化体验 海螺沟、四姑娘山 依赖特有资源,打造冬季旅游产品
  1. 东北和三亚冬季旅游市场成熟的区域,旅游产品形式多样,以观光旅游过渡到休闲旅游,东北以运动休闲为主,三亚以度假休闲为主。
  2. 其它地区现有的冬季旅游产品开发多为观光类产品,产品需要升级。

各地冬季旅游加热策略

类型 示例 特点 现状问题 发展措施 发展模式
传统冬季旅游地区
  • 哈尔滨
  • 吉林
  • 三亚
  1. 资源占优,开发较早
  2. 冬季客源市场占有率很高
  3. 全国性品牌影响
  1. 旅游产品开发缺乏市场细分;复合型高端旅游产品缺乏深度认识
  2. 旺季旅游接待有力有限
  1. 进行科学的冬季旅游市场细分,升级冬季旅游产品;
  2. 面向细分市场推广专项品牌;
  3. 关注目的地服务系统提升
旅游带动经济(PET模式)以企业为主政府政策扶持
新兴冬季旅游地区
  • 阿勒泰
  • 呼伦贝尔
  • 拉萨
  • 西安
  1. 高等级的旅游资源,但冬季开发不足
  2. 客源市场近期形成,市场占有率低
  3. 冬季旅游品牌在推广阶段
  1. 客源季节性变化明显
  2. 旺季旅游接待有力不足
  3. 冬季旅游产品缺乏
  1. 利用淡季价格优惠策略
  2. 深入挖掘当地的高等级旅游资源内涵,转化为旅游体验产品。
  3. 强化冬季旅游形象,引导市场对该区域冬季气候的认知
实行政府主导型战略,坚持政府与市场合理分工
  • 黄山
  • 南京
  • 杭州
  • 广州
  1. 依托强大客源市场,冬季出游频率日趋频繁
  2. 冬季旅游产品以温泉和乡村旅游为主
  3. 品牌影响以区域为主
  1. 短途旅游市场份额占有量大。跨距离、长时间度假休闲游客量少。
  2. 冬季旅游产品品牌意识不强
  1. 利用区位优势加强品牌宣传
  2. 深入挖掘度假休闲市场,完善冬季旅游度假品。
  3. 强化冬季旅游形象。
冬季旅游待发展的地域
  • 兰州
  • 银川
  1. 旅游资源不占优势,远离主要客源地
  2. 整体旅游基础相对较弱
  3. 冬季旅游品牌未形成
  1. 观光型旅游产品占市场主体,但体验内容单调
  2. 当地旅游发展落后于经济发展
  3. 专项特色文化产品开发力度不够
  1. 深入挖掘当地的文化内涵,与体验式旅游相结合
  2. 加强联合促销,发挥区域合作优势
  • 大连
  • 南宁
  • 贵州
  1. 气候资源类型可以替代南北两极,
  2. 有较好的旅游发展基础,但冬季旅游发展缓慢
  1. 地旅游发展落后于经济发展
  2. 地域优势没有分挥
  3. 旅游产品开发视野狭窄
  1. 发挥气候资源特色,补充南北两极冬季旅游产品。
  2. 加强旅游基础设施,提高旅游服务品质。
经济带动旅游(TEP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