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步道设计
平面布局形式

趋向式
受景点非均质分布的特点影响,游步道在平面上呈现趋向景点分布的形式。此类平面形式适用于地势较平坦或山体坡度较小的景区内。
环绕式
受到立地条件的限制,游步道沿山体等高线呈类似螺旋状攀升而到达景点的形式,呈现具有一定向心性的平面布局,形成不规则的螺旋状。
自由式
不具备特定的向心性和趋向性,以景点为牵引,深入景区内部的道路。强调游憩要素,主要体验游览情趣,道路蜿蜒曲折,形式丰富多变。
设计要点
平地形游步道
在景区中较为平坦的区域可将游步道设计成柔和的曲线,应合理选择铺装材料搭配,不容易产生单调感和疲劳感。
台阶型步道
坡度在20%-45%应采用“之”字型;坡度大于55%的应设置台阶,同时配合挡土设施设置扶手等保护设施;同一步道台阶高度、踏面宽度应一致。
爬梯型步道
通常在陡坡或悬崖处要设置爬梯,同时根据需要增设绳索护栏等安全设施。
栈桥型步道
桥宽至少为1-3米,最好与交合处的游步道宽度一致,可供游客舒适地行走。
设计过程
类型
观景、健身、疗养、探险、科教、怀古、远足、综合……
风格
自然生态式、地域文化式、娱乐式……
长度
一般根据所处地形地貌和步行的时间确定步道长度
宽度
一般公共游步道最小宽度为1.2m,通常宽度为1.5-3m,对非常自然的步道在0.8-1.5m,局部有特别要求的宽度适当拓宽。
坡度
一般景区内步道坡度<7%为宜,设0.3-8%的纵坡和1.5-3.5%的横坡;坡度>24%的应设置台阶。
铺装
铺装材质的纹理、色彩、尺寸、样式图案……
结构
典型步道的结构组成有基层、垫层、结合层、面层。
材料选择要素
从铺装景观构成的角度

纹理
材料纹理采用天然材质能形成自然生态,坚固浑厚的感觉;采用现代景观铺地宜营造整洁明快的感觉。

色彩
通常铺装色彩应与景区环境协调,形成主从色调,达到或宁静或热烈或生态的种种效果。在需要突出强调的空间可以丰富铺装的色彩变化。

尺寸
大尺寸的铺装材料容易产生宽敞的空间感受;中小尺寸的铺装材料容易产生紧缩的空间感受。应该根据需要调整铺装的尺寸。

样式图案
方形整齐规矩具有安定和静止的感受;同心圆和放射线能形成向心性;三角形尖锐活泼,有规律的出现形成指向性。
材料选择分析
从铺装路面分类的角度

整体路面
指用水泥混凝土或浙青混凝土铺筑的路面
- 优点:养护简单、便于清扫、耐磨、平整度好
- 缺点:色彩多为灰、黑色,美观度较差
- 建议:彩色沥青、彩色水泥路,增加色彩感和设计感

块料路面
指由块状的石材铺筑形成的路面
- 优点:简朴、大方、材料种类多样、应用面广
- 缺点:铺装工艺较为复杂,不适合陡峭路段使用
- 建议:铺装样式迎合环境具体设计

碎石路面
指用碎石按嵌挤原理铺压而成的路面
- 优点:施工简单、不需清扫、可碾压
- 缺点:路面平整度差,易扬尘,雨天较为泥泞
- 建议:作为乡村车行路使用

简易路面
指利用景区原始游步道进行微整理的路面
- 优点:原始道路更具生态自然感,工程造价低
- 缺点:遇到气候变化,道路较难行走
- 建议:可做为特色步道局部使用,不建议做主要游步道
分类价格区间
-
造价控制目的:
-
加强方案的合理性:
为了项目落地。太便宜的东西客户看不上,太贵的东西大多难以实现。一定程度上说设计的元素要能和当时经济发展水平相匹配。
-
项目本身成本控制要求:
为了项目盈利,方案设计的性价比成为重点。设计要把成本控制在策划的范围内,又能有所发挥,更有一些政府项目,在启动之初工程的造价已经控制好了,超过预算只能改方案。
-
-
造价费用内容:
材料费 (主材及辅材)、人工费、机械施工费、措施费、管理费、维护费。
-
成本控制步奏:
设计估算 —— 施工概算 —— 施工预算 —— 施工决算。
-
分项单价控制范围:
常分3项报价 —— 护栏、路面、基础。
- 仿木护栏:
- 200 —— 500元 / m2
- 特色装置护栏:
- 500 —— 1000元 / m2
- 防腐木护栏:
- 200 —— 800元 / m2
- 防腐木路面:
- 300 —— 600元 / m2
- 植物路面:
- 100 —— 300元 / m2
- 植草砖路面:
- 100 —— 150元 / m2
- 水体路面:
- 800 —— 1500元 / m2
- 花岗岩路面:
- 400 —— 600元 / m2
- 水泥砖路面:
- 150 —— 200元 / m2
- 水洗石路面:
- 300 —— 500元 / m2
- 彩色沥青路面:
- 400 —— 600元 / m2
- 防滑路面:
- 200 —— 500元 / m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