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区标识系统设计
设计原则
人性化设计,满足旅游者的心理需求
景区标识系统的人性化设计是指在保持标识的科学结构和合理功能的同时,在设计中注入情感的、心理的、历史文化的、与景区特色和谐的因素,从而使设计在发挥标识作用的同时,能给人带来或轻松愉快或亲切温馨或超出预期的心理感受和体验,让冷冰冰的标识富于生命感和人情味。
一方面,在标识的制作时要充分考虑旅游者的感受,在旅游者获得信息时尽量减少行政方面的宣传标语,注意避免以管理者的身份要求游客该怎么做,禁止游客不要怎么做,应以服务者的身份引导游客该怎么做,提醒不该怎么做,努力营造一种轻松、舒适的环境氛围。
另一方面,在具体内容上,不应只限于景点介绍、路径指引,而应增加标识内容的知识性、哲理性和趣味性,体现出景区的科普特色。
规范化设计,方便旅游者旅游活动的完成
主题鲜明,位置突出
连续性与统一性
-
遵守相关国家规范
总体设置:
《旅游景区公共信息导向系统设置规范》( LBT 013 )
内容版式:
《标志用公共信息图形符号》(GB/T 10001.1-2006、GB/T 10001.4-2007、GB/T 10001.5-2006 、GB/T 10001.10-2007)
《标志用图形符号的视觉设计原则》(GB/T 14543-93)
《标志用公共信息图形符号》第1、2部分(GB-T 10001)
结构设计:
钢结构要符合《钢结构设计规范》及《钢结构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混凝土结构要符合《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标准》
涉及电气的要符合《民用电气设计规范》
涉及文物本体的要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实施条例》及相关文物部门要求
便于维护和更新
标识在旅游景区内通常设于户外,应在使用过程中便于使用、维护和信息更新,这既涉及到标识的表达方式又涉及到标识的制作材料。
设计内容
什么样
形式、尺寸、材料、结构
说什么
文字、符号、用色、版式
怎么放
流线、层级、布点、……
设计程序
旅游景区标识系统设计的三个部分各有自身设计流程可分别推进,但之间也存在一定关联性。
01
本体设计
设计元素提炼
形态意向表达
材质工艺适配
定型
02
内容版式
信息内容准备
明确版面场景
字体、符号、用色适配
定版
03
布点定位
流线分析
节点类型、层级
节点标识牌配置
定位
景区标识系统方案
业主沟通、现场检验、后续调整……
本体设计
设计元素提炼
从景区的核心资源中提取特色,这些特色通常都比较明显且往往已经体现在景区的品牌LOGO上,可参考利用。归纳出能够代表景区核心特色的设计元素,或是标志性的形象符号,或是色彩组合,或是心理感受……一切能够在视觉上与核心资源产生联系的元素都可以作为备选。
设计元素的几个主要来源:
- 历史传统
- 地域风貌
- 视觉形态
南宋御街景区标识牌 —— 来源于历史传统的设计元素
某伊斯兰文化景区标识牌 —— 来源于历史传统的设计元素
某度假区标识系统 —— 来源于地域风貌的设计元素
广州白云山景区 —— 来源于视觉形态的设计元素
设计元素提炼过程
千岛湖标识系统设计中来源于地域风貌的设计元素
重叠起伏
淳安县山体起伏变化,与湖岛相互辉映,形成重叠起伏之势
水韵自然
千岛湖湖水碧波浩瀚,湖水清澈,微风飘过,涟漪四起
地形变化
千岛湖中大小岛屿形态各异,地形起伏多变
时间印记
千岛湖岛屿上森林覆盖率达95%以上,自然环境极佳,是时间留下的印记
从山、水、岛、林中提取“圈层”形符号元素作为设计思路
形态意向表达
结合不同标识内容对版面大小的要求,按照人性化、规范化、便于维护更新的原则进行标识牌形态的原型设计。
此阶段需要对设计元素的表达寻找多种可能性,在千岛湖项目中项目组尝试了多种形态并最终选择了其中两个进行深化。
材质工艺适配
制作材料的选择应遵循环境友好、成本可控、视觉美、易维护、易更新的原则。具体使用材料可视景区自然、人文特色及实际设置需要,参考相关材料学原理自行选择,但须保证文字、图形等内容均有良好视觉反差及功能效果。
同时,结构设计应符合相关规范,若标识牌设置于照明条件不佳处还应补充自身照明设计。
常用材质:木材、石材、不锈钢、铝反光、铝腐蚀、PVC、亚克力等。
木材
- 成 本:
- ★★★☆☆ 适中
- 耐用度:
- ★★★☆☆ 适中
- 可塑性:
- ★★★★★ 高
木材可塑性好,往往可以作为主要材料结合其它材质,形成多样化的视觉效果。因加工工艺的不同,木材的使用成本有很大的浮动空间。
石材
- 成 本:
- ★★★★★ 高
- 耐用度:
- ★★★★★ 高
- 可塑性:
- ★★★☆☆ 适中
石材成本较高,但由于天然粗糙的材质纹理,可以传达出独特视觉效果。往往和一些光面材质(如不锈钢)混用,形成对比。
混凝土
- 成 本:
- ★★★☆☆ 适中
- 耐用度:
- ★★★★★ 高
- 可塑性:
- ★★★☆☆ 适中
混凝土的特质类似石材,但成本相对更低,相应的对施工工艺要求较高。
金属
- 成 本:
- ★★★★☆ 较高
- 耐用度:
- ★★★★★ 高
- 可塑性:
- ★★★★☆ 较高
金属具有独特的光泽,运用得当可以展现出较为高档的观感,同时锈金属板又能传达另一种完全不同的工业气息。
亚克力
- 成 本:
- ★★☆☆☆ 低
- 耐用度:
- ★★☆☆☆ 低
- 可塑性:
- ★★★★★ 高
适用范围较广,可塑性极佳;但由于耐用度偏低,导致多用于室内而室外使用较少。
定型
将原型设计落实到具体的标识牌类别中。在具体的形体尺寸上要视景区环境实际需要以及游客浏览距离和建筑构造特征而制定比例,并视其功能性而制定大小;历史古迹、古今建筑及其它保护单位,其形体尺寸要符合相关规范并征求相关部门意见。
结合使用场景,在平立面图中标明各种标识牌的形体尺寸及材质用法。
内容版式
信息内容准备
对景区标识的信息内容进行分类归总。包括文字内容及图形、符号内容。
可提前准备的信息内容包含景区说明文字、景点介绍文字、关怀警示文字等文字;以及景区全景图、局部导览图、各景点设施符号等。
游览信息
与游客正常旅游活动(如参观游览、休闲度假、康乐健身等)直接相关的信息,包括旅游景区、旅游景点和游客中心的信息;
公共设施信息
为游客正常旅游活动提供支持的信息,包括出入口、售票处、停车场、公共卫生间、无障碍设施和其他公共设施(如固定文化活动场所、餐饮场所、购物场所、急救场所、公用电话等)的信息;
安全和劝阻信息
为确保游客安全进行各项旅游活动提供的信息,包括禁止、警告、消防、应急和劝阻信息。
明确版面场景
对景区标识的信息内容进行分类归总。结合标识牌本体设计及落点定位,明确标识信息所面对的空间环境,例如空间尺度、游客可能的观看距离、观看角度等等。这些条件因景区而异,需要加以明确,以指导下一步字体、符号和用色设计。
字体、符号、用色适配
中文、英文是景区导览标识使用的基本文种,必须同时使用,所表达的信息要与指向实物相吻合,文字含义准确无误。
中文使用
必须采用简写字体,不得使用繁体或其他不易辨别的字体(见《国家语言文字规范标准》),历史古迹、名人书法、特殊标志等除外。
外文使用
a)必须符合《公共场所双语标识英语译法通则》(DB11/T334-2006)、《公共场所双语标识英语译法第2部分景区景点》(DB11/T334.2-2006),其他外文译法要符合相应国家旅游业使用习惯。
b)4A级(含)以上景区的全景牌(或全景导游图)必须同时使用中文、英文和其他两种(自行选择)外语语种。
文字设计
效果要达到字体、颜色、排版视觉鲜明丰满;点、线、面、文字和图件要素有机搭配;整体信息传达能够产生强烈的吸引力,给游客带来视觉冲击效果。
文字大小
要根据标识设置现场规格因素来确定视觉认知距离,进而确定其实际大小。
用色
导览标识及其文字、图案、内容、颜色要根据景区经营理念、环境背景色的需要,并根据认知程度来选取较高反差的颜色搭配,以获得文字和图形的最佳视觉效果。
识别性:结合识别距离和观看角度设置标识信息。
定版
明确版式,并与相关牌体、相关落点进行对应。在符合相关规范要求的基础进行合理排版。
布点定位
流线分析
基于景区周边交通、景区出入口、内部游线,确定人流流线,基于流线进行空间节点遴选,形成空间体系。基于此体系,按照一定标准在体系中进行标识牌的全覆盖定位,并形成统计图表,从程序上避免错漏。
按照三种类型,通过平面分析和现场调研,确定游客流线,明确流线相关节点。
周边导入
流线:自驾车流线、公共交通流线、
步行流线
节点:周边主要道路、交通枢纽、停车场、游客服务中心、售票处、景区入口
内部游览
流线:步行流线、特色交通流线
节点:旅游景点、停留空间、服务设施、游步道
导出
流线:自驾车流线、公共交通流线、
步行流线
节点:景区出口、停车场、交通枢纽、周边主要道路
周边导入流线分析示意
根据景区周边交通的特点,通过模型分析和现实调研明确游客流线。
周边导入流线分析示意(苏州某生态旅游度假区)
内部游览流线分析示意
节点类型、层级
根据节点重要性分层级(大、中、小……),根据节点功能分类型(观景点、休憩点、道路交叉点……因景区而异),并对具体节点编号命名。
节点标识牌配置
节点配置与自身级别、类型相对应的标识牌(根据景区情况制定配置种类、配置方式)
节点类型、层级与对应标识牌配置
标识设置层级分析
定位
将标识牌落点景区空间之中:
- 按照不同节点配置,将标识牌落地定位
- 沿流线补充节点以外的信息、警示等标识牌
- 形成落点图及标识牌一览表
落点图表示例
《安吉旅游交通标识牌整治更新专项规划》节点分类分级
《安吉旅游交通标识牌整治更新专项规划》标识牌落点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