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研究
概念界定
山:一般指高度较大, 坡度较陡的高地。它以明显的山顶和山坡区别于高原,又以较大的高度区别于丘陵。
——《地理学辞典》
度假:闲暇之余,较长时间停留在度假目的地,以中高端消费为特征的、以多样化深度体验和健康养生为目的的生活方式。具有“全、广、深、多、高、长、大、密”八大特征。
山地:“许多山的统称,由山岭和山谷组成,其特点是具有较大的绝对高度和相对高度”。
——《地理学辞典》
度假综合体:是指基于一定的度假资源与土地基础,以度假功能为导向进行的土地综合开发,通过对度假资源的特色开发打造吸引力,形成酒店集群、休闲娱乐项目集群及度假地产为主要功能的一站式度假消费聚集地。
度假综合体资源依托
-
湖河海
如:青岛海泉湾
-
温冷泉
如:勤天 • 熹乐谷
-
山地
如:万达长白山国际旅游度假区
-
古城古镇
如:霞山古城
-
……
山山脉(山体集合)山地(许多山/山脉的集合)
- 山≠山地,山地是一个大尺度的多山环境空间。
- 山地度假是一种在山地环境空间里的生活方式。
- 山地度假综合体是对度假综合体核心依托资源的细分明确,即依托山地资源环境,并由此细分主要功能,即山地休闲娱乐项目集群、山地度假地产。
资料来源:《地理学辞典》、奇创《度假综合体专题研究》、《蔡家成.度假旅游的性质特征和优势》等;
山地度假综合体:
是指基于山地自然人文资源和一定的土地基础,以“山地度假”功能为导向进行的土地综合开发,通过对山地独特资源(含自然人文资源)的特色开发打造核心吸引力,以互动发展的“酒店集群、山地综合休闲项目集群、山地度假地产”为核心功能构架,整体服务品质较高的一站式度假消费聚集地。
概念基础要素:山地自然人文资源、土地、极具吸引力的山地旅游产品。
山地旅游特征
总体概况
我国陆地面积960万km2,其中山地面积662万km2,占全国陆地面积的69%,近3/4。
山地为人类提供了:
- 秀丽的自然风光
- 丰富的生物多样性
- 丰富的水(泉水、冰雪等)资源
- 健康新鲜的空气
- 避暑清凉小气候
- 独特天象
- 原山社区聚落
- 丰富的生活风情与文化习俗
- ……
资源环境特征
越高越“野”味、遗迹在高山、中低处“自然人文”最相宜
海拔高度
动植物资源 | 水资源 | 气候气象 | 地质地貌 | 人文文化 | 旅游景观 |
---|---|---|---|---|---|
高山动物,如野牦牛 高山灌丛草甸 |
泉、瀑、溪 | 冰川、积雪、寒带 | 峭壁、奇峰 | —— | |
其他动物 桦叶林带 |
泉、瀑、溪 | 日出、日落、亚寒带 | 峰林、奇峰 | 宗教建筑、碑刻、石雕 | |
其他动物,如黑熊、狐 落叶阔叶林带 |
泉、瀑、溪 | 清凉小气候、寒温带 | 峡谷、异洞 | 休憩设施和人工景观 | |
野生及人工喂养动物 野生及栽培植物 |
溪、泉 | 雨景、雪景、暖温带 | 峡谷、岩溶 | 乡村、文化景观等 |
备注:此处山地为狭义山地概念;栽培植物指“农耕植被”以及“人工景观植被”。
空间土地特征
“三维复合”型空间形态、“大分散-小集聚”式用地分布、土地供应量小
1. 平原地区旅游空间土地特征:二维分布、用地弹性大
图1:平原空间形态及用地分布特征示意
2. 山地地区旅游空间土地分布特征:三维复合、供应量小
图2:山地空间形态及用地分布特征示意
“山顶、山腰、山谷”三项基本构成了山地地形中的基本空间元素。
山顶+山腰+山谷(地形高低起伏)使山地形成横向、纵向、竖向三个维度(左侧图2的X轴+Y轴+Z轴)的空间,最终形成较为特殊的“复合型”空间形态。
平整土地被山体、河谷进行空间分割阻隔,形成“分散式”用地布局。
备注:此处山地为狭义山地概念,《山地城市综合体竖向空间复合型研究》,奇创山地旅游规划项目经验。
项目类型及大致分布
全海拔运动科普、中山避暑休闲、低山旅游不受限
分类 | 项目举例 |
---|---|
观光类 | 登山步道、游憩亭、观景台、寺庙、山寨、梯田、山地农庄 |
运动类 | 滑雪、高尔夫、溜索、蹦极、攀岩、漂流、溯溪、滑草、山地自行车、山地越野、山地马术、滑翔、定向越野 |
休闲类 | 商业街、旅游小镇、酒吧集群 |
科普类 | 地质博物馆、生物保护区 |
度假类 | 酒店、旅游地产、避暑山庄 |
康疗类 | 温泉中心、山林瑜伽、山地公园、养生会所 |
小结:建设量大的度假项目多位于中低山,避暑休闲项目中低山均适宜,运动观光科普类项目贯穿于山地各区段,总体而言,用地量与建设海拔高度成反比。
备注:数据来源于“山地旅游”百度百科、《山地旅游开发专题研究》东西部经济研究院、奇创山地旅游规划项目经验。
发展特征
功能构架
功能构架的确立,是度假综合体打造的核心所在。受地形地势、气候生态、建设成本等因素影响,山地度假综合体的功能构架具有较强的地带性分布特征。
依据山地旅游特征,确定山地度假综合体能构架如下:
- 山地休闲运动体验中心(核心吸引中心)
- 作用:吸引人流,提升土地价值
- 选址:多建于中高山(海拔1000-3500米)
- 形式:一个或多个山地旅游休闲项目,例如滑雪场、温泉养生中心、高尔夫球场等等
- 商业/文化休闲中心(休闲集聚中心)
- 作用:留住人流,激发休闲消费
- 选址:多建于中山(海拔200-2500米)
- 形式:各种休闲业态的聚集,例如精品酒店群、特色商业街、主题演艺等等
- 度假中心(延展发展中心)
- 作用:挖掘土地价值潜力,获取土地开发的巨大回报
- 选址:多建于低山(海拔200-1000米)
- 形式:产业延伸,例如度假小镇、养生社区、生态度假区、商务会议中心等等
开发特点
资源特征
- 山地为魂
- “山地+”开发形式
空间分布
大分散、小集聚
产品组合
- 模块式
- 山地运动/康疗类产品+商业/休闲类产品+地产类产品+其他
核心客群
- 二个核心:运动市场、家庭市场
- 二个特色:商务市场、婚庆市场
- 大众旅游市场
开发规模
- 平均规模大(23.11平方公里)
- 规模跨度大(0.67——99.57平方公里不等)
投资规模
投资大,以十亿元计(已开发项目投资额均大于20亿元)
运营管理
合作开发、单一主体统一协调管理,一或多个专业运营团体共同运营
关键词:
- 山地+
- 大分散、小集聚
- 模块化、四类组合
- 运动、家庭市场
- 平均规模大
- 十亿元计
- ......
分类
标准一:山地+“资源特征”;标准二:在现状资源条件下,开发核心吸引产品的类型功能特征(即发展的核心驱动力)。
划定四类山地度假综合体:
资源层 | 山地+特色自然资源 | 山地+文化资源 | 山地+主题游乐资源 | |
---|---|---|---|---|
功能层 | 运动吸引型 | 康疗吸引型 | 文化吸引型 | 主题游乐吸引型 |
分类解说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