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域旅游的背景
为什么?
时代在召唤
时代背景
全域城市化的“大战略”
顶层设计的“大政策”
景区泛化的“大旅游”
传统景区已满足不了旅游休闲的要求。
旅游者可选择的旅游空间更加广阔。
传统的观光旅游被突破。
国民休闲的“大市场”
国务院颁布《国民旅游休闲纲要(2013-2020年)》。
传统景区化的发展模式难以满足游客多元化需求。
产业升级的“大产业”
产业在期待
- 低能耗:旅游业万元产值能耗约为全国单位GDP能耗的1/6和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的1/11。
- 强拉动:旅游业每直接收入1元,相关产业收入就能增加4.3元;旅游消费已成为居民普遍消费和推动消费升级的主渠道之一。
- 增就业:2013年,旅游业直接间接就业总人数为6441万人,占全国就业总人数的8.4%。
一业驱四化,旅游注活力
业界在探讨
政界:
- 全域旅游是把一个区域整体当作旅游景区,是空间全景化的系统旅游,是跳出传统旅游谋划现代旅游、跳出小旅游谋划大旅游,是旅游发展理念、发展模式上的根本性变革。
- 通过增加基础设施投入,打造苗族特色旅游项目,公路直通到村,全村都有wifi,处处都有看点,让美丽乡村游在即使偏远的地方也能红火。
—— 海南省省长刘赐贵
学界:
- 全域旅游有四个方面:一个是生态圈的问题,强调共性,强调是伙伴关系而不是配置关系;第二是产权束,强调的是共享性,不求所有,而是共有;第三是动态性,通过灵活的方式来推动创新;第四是关系图,是网状的关系,是“旅游+”不是“旅游含”。
—— 厉新建
- 全域旅游是一种发展新模式新战略、一种旅游目的地新形态新品牌、一种新的综合改革平台和载体、一种新的复合型空间和新的发展趋势和方向。
—— 石培华
- 推动城市、产业、旅游三者的融合发展,全域旅游就找到了破解的路径。
—— 张辉
商界:
- “互联网+”让旅游产业从消费互联网时代进入产业互联网时代,旅游业正在进行全面的三大重构:市场与人心的重构,旅游产业的重构及旅游投资的重构,比拼的是价值创新、产品至上、服务为王、共生经济。竞争的核心将回归产业链的核心,就是要回归到资源--渠道--服务全产业链的协同、整合与竞争能力。
—— 洪清华
- 全域旅游是一个全产业融合、全资源融合、全民融合的大融合产业,做全域旅游,其实就是做一个精品的旅游目的地,做一个淡化门票的大景区。全域旅游不仅是整合性产品、创造性产品,更是时间性产品。
—— 韩吉飞
是什么?
奇创“全域旅游”观点
综合各界观点及对全域旅游发展的认识误区辨析,奇创对于全域旅游的认知:
全域旅游是指导旅游产业结构转变的战略理念,其核心理念是旅游业不能单一发展或孤立发展,一个旅游目的地应充分合理规划利用本地旅游资源,并有效地和其他产业融合,建设一个可吸引旅游者长时间逗留,产生较高消费,并能提高当地居民生活质量的旅游城镇。
- 产业转型的涡轮增压
- 供给侧改革的理想状态
- 城镇化更新的创新驱动
全域旅游的误区辨析
对于全域旅游发展的认识误区:
全域旅游 ≠ 景点景区、宾馆饭店泛滥
全域旅游更加关注景点景区、宾馆酒店等建设的系统性和规划布局的合理性。
全域旅游 ≠ 到处进行旅游开发
全域旅游将最终实现设施、要素、功能在空间上的合理布局和优化配置。
全域旅游 ≠ 所有地区都有条件在近期实行
全域旅游要分步推进。
全域旅游 ≠ 复制克隆
推进全域旅游要因地制宜,突出特色。
全域旅游 ≠ 无序而为
全域旅游要通过重点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县(市、区)、全域旅游示范市(州)、全域旅游示范省(区、市)进行示范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