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工业遗产是城市发展进程中不可磨灭的部分,是城市的一种特殊语言和历史记忆。

产业结构变化
生产任务调整
工业遗产这种废弃的遗产址是城市发展的包袱,随着国际社会对工业遗产重视、进行保护和开发,工业遗产逐渐成为一种文化财富。它具有独特的历史价值,社会价值,经济价值以及旅游开发价值。

历史价值

工业遗产是人类所创造并需要,长久保存和广泛交流的文明成果,对历史和今天所产生的深刻影响。

社会价值

工业遗产见证了人类的巨大变革,成为社会认同感和归属感的基础,构成不可忽视的社会影响。

经济价值

工业遗产在城市的经济振兴中保持地区经济活力的延续性,它见证了工业发展对经济社会的带动作用。

旅游价值

伴随着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战略转型,许多退出经营领域的工厂、矿区成了有开发潜力的工业遗址资源。

什么是工业遗产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1972 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巴黎通过了《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将世界文化遗产定义为三类:文物、建筑群和遗址。其中,工业遗产是文化遗产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国际工业遗产保护委员会(TICCIH)

2003年在俄罗斯召开“国际工业遗产保护大会” 对工业遗产进行了界定:工业遗产包括建筑物和机械、车间、工厂、矿山以及相关的加工提炼场地,仓库和店铺、生产、传输和使用能源的场所,交通基础设施。除此之外,还有与工业生产相关的如住房供给、宗教崇拜或者教育等其他社会活动场所。

工业遗产是具有历史价值、技术价值、社会意义、建筑或科研价值的工业文化遗存。

工业遗产时间和内容上划分

遗产时间 遗产内容
狭义 广义 狭义 广义
18世纪从英国开始的工业革命后的工业遗存。
在中国主要是指19世纪末以来近现代化进程中留下的,经过相关部门评估认定有一定价值的工业遗存。
包括史前时期加工生产石器工具的遗产、古代资源开采和治炼遗产、以及包括水利工程在内的古代大型工程遗产等反映人类技术创造的遗物和遗存。 主要包括作坊、车间、仓库、码头、管理办公用房以及界石等不可移动文物、可移动文物和涉及企业历史的记录档案。 包括工艺流程、生产技能和与其相关的文化表现形式,以及存在于人们记忆、口传和习惯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工业遗产类型在形态上划分

有形遗产

物资要素:建筑物和机械车间、工厂、矿山及相关的加工提炼场地;

自然要素:包括山、水、植物、动物等的工业生产环境与自然的关系;

文化要素:包括报纸、壁画、摄影照片、标语与工业生产相关的软环境。

无形遗产

生产工艺流程、手工技能

企业精神、企业文化

厂史厂志、人物事迹

科研成果、规章制度

什么是工业遗产旅游

关于工业遗产旅游的定义

国内外学者统一将工业遗产旅游划入遗产旅游的范围。

工业遗产这种废弃的遗产址过去是城市发展的包袱,通过保护和再利用原有的资源,改造成一种能够吸引现代人们了解工业文化,具有观光、休闲和旅游功能的新方式。

国外发展现状

国外工业遗产旅游发展概况

最初起源

英国最早于19世纪中期开始重视工业遗产保护问题。

发展初衷

解决工业区制造力下降,带来的社会公共问题。

保护措施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布的《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

遗产数量

截至2010年,全球27个国家,共拥有52项世界工业遗产。

世界工业文化遗产分布状况

全球52项世界工业遗产,其中欧洲的工业遗产分布最多,拥有38处,超过所有工业遗产的一半以上;

中国 36 项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中,唯一可作为工业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只有青城山都江堰水利灌溉系统。

英国

8处工业遗产

英国有26处世界文化遗产
法国

3处工业遗产

法国有39处世界文化遗产
德国

3处工业遗产

法国有38处世界文化遗产
巴西

3处工业遗产

巴西14处世界文化遗产

国外工业遗产旅游发展历程

萌芽阶段

19世纪中期

19世纪中期英国开始重视工业遗产保护问题,工业遗产旅游被划归为的文化遗产旅游范畴,工业遗产旅游开始萌芽。

起步阶段

20世纪50-20世纪90年代

二次大战后,随着旧工厂纷纷倒闭,英国在20世纪50年代首次提出了“工业考古学”概念。这一学说很快被英国专业考古机构认可,工业考古迅速蔓延到了欧洲其他工业停滞区域,工业遗产旅游的保护开发初步新起。

发展阶段

20世纪90年代后期

20世纪90年代,工业旅游逐渐为政府部门和公众所认识,并成为旅游研究的内容之一。

1988年英国政府旅游管理部门发现了工业旅游的巨大潜力,开始积极推动和呼吁全国工业旅游的发展。

90年代初期,德国政府策划“工业遗产旅游之路”用于开发工业遗产旅游,出现了后来出现了后来的德国鲁尔区的工业遗产的保护和再利用。

90年代后期,工业旅游首次被作为旅游的亚类出现。

英国发展现状

英国最早于19世纪中期开始重视工业遗产保护问题,随后几年里英国保护工业遗产的呼声日渐升高,当地政府和社会 机构于20世纪80年代开始对以铁路谷的废弃工厂、作坊做为典型代表进行工业遗址旅游的保护与开发。

英国世界工业遗产分布

英国工业遗产保护的机构介绍

英国工业遗产保护的制度和方式

一、通过登录制度保护重要的工业建筑物
二、通过在册制度保护重要的工业古迹遗址
三、通过规划系统来保护工业遗产

英国工业遗产保护管理的相关实践

综合性的体制管理模式
执行机构“历史苏格兰”等
多元化的保护方法策略
街道与广告视觉景观控制等
多方位互动式公众教育
课程、讲习会、设计竞赛等

【经验借鉴】

  • 英国文化遗产的保护管理已经从重视前期保护、申报转向重视后期运作管理和合理利用的方向发展;
  • 工业遗产保护管理的内涵与外延产生极大的延伸,不断同生态及环境保护、城乡规划全覆盖、城市和谐发展、公众参与等社会发展课题相互渗透,呈现出更为多元化和复杂化的趋势。

法国发展现状

1983年法国成立工业遗产普查处,开始对工业遗产进行全国范围的专题普查工作;

法国世界工业遗产分布

工业遗产保护标准

历史标准

该工业用地创造过特定历史事件,对工业、社会或技术发展产生了影响

名望标准

由于设计者(建筑师、设计师或国家元首)的巧思,使它们富有一定名望

定量标准或行业代表

某种类型的行业在国家或地区中占有一定发展比重,选取某一类型作为最具代表性的实物(比如钢铁工业)

技术标准

维护生产知识和技艺,并成为相关动产与不动产的限制要素,可将其作为工业遗产与文化技术整体保存下来

工业遗产再利用模式

1.遗产地区的整体康复

通过遗产地区的土地开发、建筑内部修复、提供楼宇使用、土地优先租赁等方法,保持地区整体在某一工业化时期的显著特点

2.保存遗址并置换其生产性功能

维持遗产外观美观有序的前提下,由地方主要进行的一项重新排序工作,以适应不同功能的项目

3.与遗产起源一致的修复与再利用

包括有文物价值的工作场所再利用和寓教于乐的纪念场所再利用

4.工业旅游——迈向遗产经济效益

将封闭的博物馆或露天的工业场所等相关要素整合成资源网络,以产生工业遗产的旅游经济效益

【经验借鉴】

  • 通过组织有关工业遗产的研究与培训,推动了工业遗产保护的相关活动和主题实践,促进工业遗产清单与目录的建立。
  • 将工业文化遗产作为显著的资源要素纳入城市与区域规划,促使了文化旅游消费新增长。

德国发展现状

20世纪60年代逆工业化带来民主“失落感”促使遗产保护思潮产生,工业遗产化开始萌芽;

德国世界工业遗产分布

德国工业遗产的形成和发展

政府推动(自上而下)

  • 公民社会运动将遗产保护上升至政府层面
  • 工业建筑的保护进入法律保护范围
  • 区域对工业遗产的重视和行动引起整个联邦的重视

非盈利组织推动(自下而上)

  • e.V组织:1998年注册,通过募集资金,进行工业遗产的保护和再利用
  • 公园和家园组织:合作市民共同完成杜塞尔多夫的工业遗产宣传社区文化

多层级结构与网络化发展

德国工业遗产的保护与再利用形式

类型 特点 典型案例
工业博物馆 保留历史场景 措伦煤矿、关税同盟煤矿
公共游憩空间 与休闲娱乐结合 北杜伊斯堡景观公园
购物会展 工业景观的地标式改造 奥博豪森的煤气储气罐
工业主题住宅区 工业遗迹的景观再利用 Heom矿工小镇
工业特色办公区 工业建筑的新旧共生 多特蒙德Eving中心

【经验借鉴】

  • 德国公民社会运动将遗产保护上升至政府层面,工业建筑的保护进入法律保护范围,出现了后来的德国鲁尔区的工业遗产的保护和再利用。
  • 德国工业遗产旅游和大型节事活动的举办,工业遗址面临舞台化和背景化,工业遗址背后的工业技术和文化需要得到更多展现与发展。

国内发展现状

国内工业遗产旅游发展概况

国内工业遗产旅游保护与开发起步于 2001 年前后, 在引进、介绍国外工业遗产旅游的开发情况基础上,借鉴国外经验,对老工业城市和资源衰竭型城市率先进行工业遗产旅游的研究与开发,从不同的视角对工业遗产旅游进行了理论的探索与实践的研究。

借鉴国外经验

新型城镇化背景

老工业城市和资源衰竭型城市

物质及非物质工业遗产保护与开发

从不同的视角对工业遗产旅游进行了理论的探索与实践的研究

国内工业遗产保护发展历程

近年来,国内工业文化遗产的保护在政策方面都有了长足的发展;

2000年

2000年以后,工业遗产的概念和保护开始逐渐为社会各界认同。

2001年

2001年首批国家工业遗产保护名录的提出

2001 年起青海省第一个核武研制基地及大庆第一口油井成为首批进入国家保护的工业遗产名录;

2002年

2002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

2003年

2003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实施条例》

2003年住建部《城市紫线管理办法》

2006年8月

标志着中国工业遗产的研究、保护与再利用工作进入了实质阶段

2006年,中国工业遗产保护论坛在无锡召开,《无锡建议》的通过,标志这我国工业遗产保护进入了实质阶段。

2016年12月

2016年12月《国家“十三五”文化遗产保护与公共文化服务科技创新规划》。构建历史文化名城、工业遗产等保护,聚焦文化遗产的价值认知、保护修复、传承利用和公共文化服务

2017年

2017年,国家旅游局发布了《关于推出10个国家工业遗产旅游基地的公告》在城市产业结构调整大背景下,标志工业遗产再生时代正式到来。

2018年1月

中国工业遗产保护名录(第一批)正式公布

2018年1月中国工业遗产保护名录(第一批)正式公布,包含了创建于洋务运动时期的官办企业,也含有新中国成立后的“156项”重点项目,具有代表性、突出价值的工业遗产。

2006 年 6 月,《中国国家地理》杂志推出工业遗产报道:首次以期刊形式宣传工业遗产保护的相关内容;标题——《工业遗产:记住一个时代》,盘点了沈阳工业遗址、三线建设、德国鲁尔区的遗产保护现状。

三线建设:
——离我们最近的工业遗产
沈阳:
——拆掉4000座烟囱以后
江南造船厂:
——中国从这里踏上追赶西方之路
德国鲁尔:
——德国鲁尔区的前世今生

国内工业遗产旅游资源构成——按时间跨度划分

古代
手工业生产

古代手工业遗产

古代的纺织业、冶金业、陶瓷业等手工业的发展,经过年代的更迭留存下的古代工业遗址;

近代
1840-1949年

近代工业遗产

甲午战争之后,民族觉醒洋务运动寻求强国之策,留下了很多官办和民营的近代工业遗存,以及民国、抗战时期的民用及军工遗产;

现代
1949年至今

现代工业遗产

建国后社会主义现代工业发展历程的写照。浓重的红色文化,频繁的政治变革,留下了大量具有时代标签的工业遗产;

国内工业遗产旅游资源构成分布——主要集中阶段

近代工业遗产

近代工业兴起与发展阶段

遗产产生阶段

(1840-1894年) 鸦片战争后

洋务运动时寻求强国之策,以曾国藩、张之洞、李鸿章等为代表的洋务派官员创办的官办产业,武汉汉阳铁厂、南京金陵机器局(1865)、大沽造船厂遗存等;

初步发展阶段

(1895-1911年) 甲午战争后

甲午战争后帝国主义入侵成立工业综合体系,疯狂掠夺中国资源,这一时期留下的的工业遗存,如德国青岛工厂、中东铁路建筑群、南通大生纺纱厂等等;

迅速发展阶段

(1912-1937年) 清朝灭亡后

北洋民国时期爱国民族资本家积极响应建设,留下的工业遗存,如碧石铁路(碧色寨)、难街火车站等;

短暂停滞时期

(1937-1949年) 抗日战争时

抗日战争时主要是为抗战而建立的兵工厂、黄崖洞兵工厂、西安大华纺纱厂(1935)等;

现代工业遗产

现代工业重建与发展阶段

初步发展时期

(1949年-1965年) “文革”前

大跃进时期特殊的工业景观, 1958年开始兴建的酒泉卫星发射中心,1959年的石油工业中的松基三井,1958年开始兴建的核试验基地;

曲折前进时期

(1966-1976年) 文革十年

文革十年中为备战考虑的“三线建设”运动,西南地区形成了一批新兴的工业城市,如:贵州遵义(061),广西柳州、四川达州(062)等等地区;

改革发展时期

(1976年-至今) 改革开放之后

改革开放之后传统制造业在一定程度上活力降低,老工业基地产业转型过程中涉及大量工业用地重新利用,如: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振兴、首钢搬迁留下的工业遗产;

国内工业遗产旅游资源构成——按地理空间划分

地域上主要在东北、华北、西南等地区集中大量的工厂基地,这些区域随着功能调整,留下了大量的工业遗产。

同时沿着交通线、沿海、沿运河的一些地区也是工业遗产集中分布区域;

工业遗产旅游资源构成——按地理空间距城距离划分

城市型工业遗产

  • 这类工业遗产多是城市早期工业化的产物,位于城市交通便利地带的铁路、码头及仓储用地。例如:北京798工厂遗产用地,上海黄浦江沿岸旧工业用地、武昌滨江区的工业遗产、成都东郊工业用地等等;

城市边缘区工业遗产

  • 主要城市的外部,多数是有独立的生产区域与居住区之间有一定的间隔距离。
  • 城市边缘区的工业遗产多为污染相对较大的大型工厂、污水处理厂等。

特殊工业历史城镇

  • 城镇既是工业生产区也是工人生活区,工业活动与城镇形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可以说是工业造就了城镇,而城镇承载着工业。同时这类工业场镇也是资源型城镇,是由于自然资源的发掘才就地兴起了城镇,例如:四川的攀枝花、黑龙江的大庆市等。

郊野独立体系工业遗产

  • 位于远离城市的郊野地带形成独立的工业生产和生活的区域。多是由三线建设时期留下的老工业区,或是由于受到自然资源限制的工业废弃地。例如:湖北远安(066), 贵州遵义(061),陕西汉中(021),四川达州等等地区。

国内工业遗产旅游资源构成——按资源类型划分

类别 组成元素 案例
矿坑遗址
依托型
以采矿基地为依托建设的工业遗址景观公园、博物馆、度假区等。包括煤矿、盐矿、铜矿、石矿、水晶矿、银矿、铁矿、大理石矿、有色金属矿等 英国伊甸园(陶土)
黄石国家矿山公园(铜矿)
上海佘山矿坑酒店(采石)
工厂遗址
依托型
单体设施
层级
工业相关的各类设施中的建筑物、构筑物、设备装置等构成要素 上海世博 中国船舶馆(船厂房)
英国铁桥峡谷主题博物馆(厂房)
工业厂区
层级
厂区内的单体设施与场地环境等构成要素通过厂区整体结构组成。 贵州阿丽拉阳朔糖舍酒店(糖厂)
南京晨光1865科技创意产业园(兵工厂)
工业区/工矿城镇层级 工业区(工矿城镇)层级工业遗产可分为“工业区型工业遗产”和“工矿城镇型工业遗产”两大类。 北京798艺术区(电子工业旧址)
英国铁桥博物馆小镇(工业城镇)
南非金伯利小镇(金矿小镇)
工业区域
层级
由单体设施、工业厂区、工业区(工矿城镇)等各层级的工业遗产作为分散于区域环境间的点要素和线性要素。 德国鲁尔(工业区)
上海杨树浦工业区
文化遗产依托型 不依托于工业遗址,以工业文化元素的创新利用、展示、体验等为主。 柳州工业博物(展现柳州100多年工业文化)
贵州三线建设博物馆(追忆三线)

矿坑遗址

工厂遗址

国内工业遗产旅游开发常见的问题

工业遗产的数量不清

重视不够,挖掘保护不力

由于对工业遗产重视不够,挖掘、保护不力,系统研究不够,缺乏经验导致了不少人对工业遗产的家底不详或不能摸清;

开发与保护意识不强

数量众多、年代久远

通过国家文化遗产名录分析,国内工业遗产具有数量众多、年代久远、开发保护意识不强、导致其正在快速变迁与消失;

旅游价值认识不够

许多工业遗址并未的到重视

我国许多古老的工业遗产遗迹以及一些近代工业遗址并未的到重视,旅游价值认识不够等待人们去开发、保护、赏析;

开发客观条件不完善

机制不完善,资金缺乏

工业遗产的评价与保护机制不健全,资金缺乏,导致许多工业遗产地被束之高阁;同时工业遗产旅游开发理论研究缺乏,实践中也缺少成功案例;

工业遗产旅游开发的扶持政策

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政策

2014年10月 国务院发布《推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的若干意见》,这是我国首个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的系统性文件,标志着发展设计服务促进转型升级这一战略举措正式上升到国家层面。

工业遗产旅游开发的政策

  • 2014年8月,国务院颁布《国务院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
  • 2016年12月7日,国务院发布《“十三五”旅游业发展规划》
  • 2017年11月30日,全国旅游资源规划开发质量评定委员会发布《关于推出10个国家工业遗产旅游基地的公告》

工业遗产保护性政策

  • 2016年12月《国家“十三五”文化遗产保护与公共文化服务科技创新规划》
  • 2018年1月中国工业遗产保护名录(第一批)正式公布:包含了创建于洋务运动时期的官办企业,也含有新中国成立后的“156项”重点建设项目,覆盖了造船、军工、铁路等门类,是具有代表性、突出价值的工业遗产。

文化创意设计服务企业

企业所得税降至15%

"实惠"政策推动

我国发展旅游业的政策思路有所拓宽,通过“实惠”政策的推动发展工业遗产旅游助力城市转型。

工业遗产旅游发展趋势

工业遗产旅游发展趋势将从工业遗产保护向世界工业遗产文化传承的迭代升级转变

过去

工业遗产旅游1.0

萌芽发展阶段

(工业遗产文化保护)

现在

工业遗产旅游2.0

规范有序阶段

(工业遗产文明打造)

未来

工业遗产旅游3.0

提质增效阶段

(世界文化遗产传承)

工业遗产资源适于旅游开发的评估

国内工业遗产遍布各领域和地区,都具有一定的旅游资源潜力、但不是每个工业遗产都适于开发旅游。

北欧旅游理事会的评估办法

目的地吸引力

工业地质量

地理位置

现存旅游设施

*依一定权重进行量化打分,综合评价工业遗产地开发旅游可行性。

快速导航

咨询热线

400-110-1800
13901848087

奇创二维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