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挖掘资源
民宿的选址决定了其可依托的资源,也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民宿的主题特色,对文化及自然资源的极致表现与利用,是设计一种生活形态的根本。
核心要素:非标住宿也应有基本的设计与衡量标准,是所有民宿(单体或群落)在设计之初都需要考虑的关键环节。
系统要素:确定合适的民宿规模、客房量,合理统筹资金,成本控制;群落式民宿设计需要考虑建筑群落之间的布局,需根据场地条件统筹规划。
补充要素:民宿在核心住宿体验之外营造的差异化体验,包括景观氛围、文化展示、活动场地等,是不断完善民宿作为旅游吸引的特色设计。
停留时间保障:以休闲度假型的旅游目的地为佳 (游客停留时间1~2.5天);
客源基础保障:距离发达城市群不超过2.5小时车程为宜,可直接相关的年游客量达到200万以上,有利于持续经营;
气候条件保障:考虑四季气候差异带来的淡旺季影响、湿度、极端天气等对建筑设计的影响。
场地环境保障:视线、坡度坡向、可开展体验活动的环境条件等。
传达资源与环境:过云山居、岛居白沙、五号山谷
传达气质与场景:大乐之野、隐居 、乡宿、花间堂……
民宿的选址决定了其可依托的资源,也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民宿的主题特色,对文化及自然资源的极致表现与利用,是设计一种生活形态的根本。
民宿与传统酒店相比,在选址、规模、建筑风格、客房等方面均存在较大差别;无论是改建还是新建,都是为了更好的提炼出历史、人文中的建筑语言。
老房子是活着的历史和文化,民宿设计应让其焕发新的生命光彩,并更好地传承文化。
新建并不代表着摒弃当地的历史和人文,而是为了更好的提炼出历史、人文中的建筑语言,创新是为了更好的传承和发展,建筑虽是新建,但它的根却深深的扎在历史文化之中。
以张家界梓木原乡为例
室内和室外的过渡空间是民宿的一个重点设计,阳台、露台等空间可以很好的把人的活动范围从室内延伸到室外,甚至在某些区域可以结合场地现有的地形或植被做巧妙设计,从而和环境更好地融合在一起。
若假设民宿平均客房15间,平均每间客房床位数1.5(按大部分都是大床房和标间计算),以入住率为70%来计算,则民宿数量与所需的全年过夜游客量存在如下关系(过夜游客量与总游客、过夜游客比重、过夜游客游客平均停留时间都有关):
区域民宿数量(家) | 平均客房数(间) | 平均每间客房床位数(床) | 保证的基本入住率 | 全年所需基本过夜游客量(万人次) |
---|---|---|---|---|
100 | 15 | 1.5 | 70% | 57.5 |
300 | 172.5 | |||
800 | 459.9 | |||
1000 | 574.9 | |||
3000 | 1725 |
地形的改造尽可能尊重原貌,既保持了张家界梯田的风貌,同时也减少了土方工作量。
更是结合梯田的走势巧妙得将篝火看台设计其中。
依地势而建的休憩庭院错落有致。
梓木原乡的石材选用,均来自当地山溪间的卵石或周围地区石场的为主。
庭院围挡、景墙、游步道铺装方式都采用了民间流传的传统工艺。
除保留树种以外,其他的苗木均是就近移植,且大量使用了当地的果树与农作物树种,来突出产品的原乡气质。
满足场地的夜间使用功能
丰富植物景观在夜间的观赏性
增强景观表述性
突出硬质景观的肌理效果
再根据景观区域的不同景观特性及功能诉求,统筹设计不同种类、大小的景观灯具,营造民宿丰富的夜间景观。
运用低能源材料,节能环保。
选择可照明范围、避免光污染;灯源多用LED,避免能源浪费;灯具材质经久耐用,易于维护。
一位民宿老板曾经这样说:
目前来农村居住及游玩的大多来自杭州、上海等大城市,以家庭及情侣为主。“他们不仅来吃吃喝喝,还喜欢和我们聊天,喜欢下田上山体验农活。”
项目组在基地考察时采集到的基地照片
破茧成蝶,绽放魅力
基于项目基地的空间结构与蝴蝶形态神似的现状,将规划概念在空间上进行演绎
住宿部分通过加建围墙及植物围合的方式增加天井和内院。餐饮及公共、展示部分利用搭建半室外空间使体验变得更为丰富及多样化。
灰空间及加建错落的体量,增加了建筑形态的层次感,丰富了立面和平面肌理。
在门窗设计上,大部分采用结合木格栅的折叠门窗。可以双向打开,增大景观面。关起时视线若隐若现,体现风情。
围墙及片墙上用青砖及瓦片拼叠的窗花,突出丝丝民俗气息。
游客服务中心入口特别采用了圆形门洞及拼花外饰面,体香江南建筑秀丽的气息。